7月频繁地和朋友聊起赛博朋克2077,觉得2.1版本实在是一个很工整的赛博朋克作品。整个7月我几乎都沉浸其中,打开就能看到50+小时的游玩时间。——这绝不是我每天都在赶第二天开会内容的真实原因。

首先是很酷。
我很喜欢建筑高耸入天的城市,霓虹灯闪出八十年代复古配色的调子,穿搭精致的都市人疾步如飞,跑车引擎轰鸣,巨大荧幕上广告滚动播放,夜晚光污染很严重,但那些耀眼繁华从来照不进那些堆满垃圾的小巷角落——那里有躺倒的流浪汉、四五成群的黑社会、有毒品、针头、色情制品。
…….
等一下,这段文字没有映射任何现实存在的个人团体国家宗教。(写到这里突然意识到我从1984穿越到2077,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位九旬老人。) 我更喜欢义体的设定,肢体可以被改造,眼睛可以被改造,大脑可以被改造,安装了操作系统的大脑能够hack其他网络、其他系统,加强肌腱可以直接二段跳上房顶,歧路司义眼能够高亮视野中附近的摄像头和敌人。
这大概是我读科幻的动机:对于人类不断超越自身的期待和好奇。

但这设定令我不由发问,当人类和工具进行了融合,人还能够称之为人吗?
所以这个主题令我百看不厌之处在于它引发哲思的内核。每一个赛博朋克的作品几乎都会在各自想象的未来中问出这个问题:当人和技术、工具的边界变得越发模糊,到底什么才能定义人类。
甚至可以抛弃前提,是什么定义了一个人。——这并非一个仅在赛博朋克语境下存在的问题。

人类通过边界与信息认识世界。比方说,高于地面的平面分割了物理的空间,形成了坚固的表面,其他同样具有边界的物体可以被放置在其上,于是符合这种规则的物品或许被一些人称之桌子,对它的形状、用途的期待作为信息被包含在其中成为意识的边界,形成桌子的概念。这同样适用于物理边界相对灵活的液体和气体。
简而言之,存在于意识的概念边界和真实世界的物理边界组成了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我今天随口现编的,我最近在学习GPT信誓旦旦说胡话的能力。)
诚然有些概念包含概念边界,但物理边界并不清晰,比如权力、资本——但有趣的是,人类依然会创造他们在现实世界的投影——权杖与硬币,尝试用符号和象征赋予他们在物理世界的边界。
这样回头看,义体又何尝不是一种现代资本对人的工具化的具象投射,人类和机械的融合使得两者在物理和概念上都失去了明晰的边界。

但是再回过头(对,360度回头),某些情况下或许划分边界本身就是不可取的——生命与机械或许本就不是一种互斥的关系而是一种光谱。写到这里我不由得觉得前文将两者对立起来的题目甚至透露着人类自古以来对于自身利用外部环境的优越感。或许人只是在这个光谱上不同的位置,与其说是人与机器,我更愿意想像成一种……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人类可以落在这个光谱的某一点,并且随着情景的不同不断流动,机器或许可以,其他动物或许也可以,或许本来就没什么区别。
——写到这里我发现我只是大概复述了一遍三百年前Mettrie的思想而已。

气气!

Anyway,能有这样一圈思考某种意义上也是很快乐的,很高兴花时间在这些空想上,我常常觉得正是这些奇怪的举动使我从来不担心我会被AI替代,毕竟AI不会自己花很多时间去得出一个和三百年前的人一样的结论。
(说到这个我想起有一天我让GPT模仿我的性格跟我聊天,结果它每句话结尾都要问我你怎么看,我顿觉索然无味——我根本不在意别人怎么看,用眼睛看用脚趾看用鼻子看,关我什么事。)
嗯嗯。
八月见!

分类:

更新时间:

留下评论